首頁 » 【心理勵志書】有一種工作,叫生活 感想

【心理勵志書】有一種工作,叫生活 感想

by jung42666blog
「有一種工作,叫生活」閱讀心得感想

作者: 曾彥菁Amazing
出版社:遠流出版
出版日期:2020/02/26
頁數: 232頁

✔ 文字溫暖、容易理解  ✔ 排版好閱讀  ✔ 全文字書

這本書的書名真的非常吸引人!!當時在書店看到就決定要帶它回家。相信任何已經出社會在上班的人一定都會有感而發的書名,當我們出了社會上班久了一定都會思考什麼是工作?我們為什麼要工作?工作的意義是什麼?生活又是什麼?未來會一直這樣?作者就是在這當中的迷惘,不斷的摸索所找到了答案。

這本書並非就是鼓勵你離職去做自己喜歡的事,而是作者說著自己如何在工作與生活間找到平衡,並且跨出那個一「坎」,相信在猶豫不決、一樣迷惘的你也可以從中找到答案。

書中總共有23篇文章,就像是作者在說著她的23個故事。如同書的副標:離職後我學到的23件事。作者將與我們分享她在離職後到認清自己的這段迷惘、摸索期間的故事。


▌關於作者

本書作者 – 曾彥菁Amazing原本是擔任國際志工領隊的工作,除了有時需要帶團出國以外,其他時間則為和一班上班族沒什麼兩樣,坐在辦公室裡處理雜務,過著日復一日上下班的生活。
這份工作原本也是她原以為的夢想工作,但在繁忙的工作中,終於還是感到精疲力盡,於是她開始對工作與人生感到懷疑,某天她終於向老闆提出了離職….

關於離職她也沒想太多之後要做什麼?總之就是只想逃離那裡。之後作者就在迷惘當中不斷的摸索嘗試,上身心靈課程、文字寫作接案,最終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與未來,不在乎其他人怎麼想、怎麼看,忠於自己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內容大綱、章節感想


▲ 目錄章節

書中總共分為5大篇,共23個章節。
目錄:
.PART 1 摸黑找路
 離職,往未知遁去 / 廢柴青年的快意人生 / 再訪泰緬邊境 / 忠於你的靈魂 / 重點是你怎麼看自己 / 享受待業,讓真實的自己跟上
.PART 2 向心中的微光走去
 身心靈的藥和路 / 宇宙會陪你一起走 / 為誰而寫,為何而寫 / 龜速也能抵達 / 最低限度的美好生活 / 行動是唯一路徑
.PART 3 誰在告訴我們該往哪裡走
 屬於企鵝的飛翔 / 理想才是我們的現實 / 現代奴隸制 / 做不喜歡的事才真正浪費時間 / 孤獨也寬敞 / 失速世界需要慢勇氣
.PART 4 讓星星引路
 小而美的未來趨勢 / 不是只有美好一面 / 迷惘的人需要Ikigai / 精神疾病製造商 / 隱形的能量戰爭
.PART 5 我們,走自己的路
 一隅有花 / 老妹的發光祕密 / 公主流浪記 / 部落天堂 / 廚神小子的心靈食堂 / 老屋信徒

以下挑選些比較有感而發的章節來寫

PART 1 摸黑找路

這篇作者講述自己在離職前後的那段迷惘過程。是怎樣讓她想離職?離職後要做什麼?開始嘗試自己有興趣事情,像是文字接案、上身心靈課程的這段找方向的路程。

◍ 離職,往未知遁去

作者在繁忙的工作中感到精疲力盡,不只工作幾乎占據生活,隨著壓力而來的身體狀況也出了問題,最後她終於向公司提出了離職。
當中作者說了「世界上沒有夢幻工作」,的確是這樣。任何表面上看起來很美好的工作,表面下是很多我們所看不到的東西,當初都會抱有很多美好的幻想,實際去做時才會知道有多幻滅以及很多的現實。

◍ 廢柴青年的快意人生

「關於離職,我幾乎是「裸裝跳機」的狀態。沒有清楚的下一步,身上不到十萬塊的存款,就急著跳機投奔自由了」

作者在還沒想清楚下一步就離職了,但她因為住在家裡沒經濟負擔,最低底線就是不跟家人拿錢。而這樣沒有想清楚下一步就貿然離職,也不免會被身邊親朋好友關心,一定都會對著你問「接下來有什麼打算?」、「有再找下一份工作了嗎?」有時真的會被問急了或著心中會有罪惡感,而作者也不例外會有這種心情,在焦慮狀態下想著乾脆找份可以做的工作,把自己塞進去算了,但這樣一份工作離職了又有什麼意義呢?

「工作」到底是什麼?我為什麼要工作?我想做什麼樣的工作?更深刻一點:我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成為怎樣的人?

作者的這句疑問句都等著你好好沉澱下來去尋找答案。就算焦慮、被身邊的人問急也不要隨便找份工作做較好,那只是你給大眾一個交代,而不是自己想要的。

而這章裡作者也提到了廢柴青年,指出像日本那樣的勞動大國裡,已有不少青年們在思考自己為什麼要這樣終生付出給公司工作,如果可以以最低的工時與基本開銷就能過日子,那是否可以離開不喜歡的工作,去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呢?
作者也發現自己沒工作後生活開銷反而很節儉,想著之前每月固定領的薪水到底都去哪了?

如果我們已經有可以足夠支撐生活的錢,那我們是否可以不再為錢而工作,反而可以利用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用自己最低限度的開銷與工時,換取自己想要過日子。

「理想的生活不一定要用錢堆疊出來,有些我們想要的東西其實不用錢也能擁有

「工作不過是手段,不是目的。的確,賺錢十分重要,因為錢為我們提供生活所需,帶來安全感,可以已經有足夠支撐自己生活的資金,那麼可否不再把賺錢看成當下最重要的目標了呢?

「我絕不是在否定上班這件事,畢竟朝九晚五是現在大多數人的生活方式。但我們需要意識到,它既不是賺錢的唯一方式,也不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唯一方式」—-書中引言Susan Kuang「斜槓青年」一書

◍ 享受待業,讓真實的自己跟上

作者在這裡提出了5個安心待業的方法。
1.釐清焦慮來源:作者要我們可以靜下心來好好釐清自己,到底這些焦慮與太多的思緒真的是自己的嗎?有時或許是來自家人、親友或社會大眾的價值觀或壓力,告訴著你不應該停下來、浪費時間等等….
2.估算待業的存糧:離職前要考量清楚自己目前的存款可以存活多久,因此在這探索自我的期間內也要給自己的期限與底線。例如作者說出自己因為住家裡,但是底線是不跟家人拿錢。
3.告知家人計畫:為了不讓家人擔憂,作者建議可以把你的計劃告知家人,讓他們知道自己是有想清楚才離職並且財務狀況目前是不用擔心的。
4.階段轉戰模式:如果一下全部空白或許太過於冒險作者建議可以彈性的工作,例如工作四天,探索三天這樣的模式。
5.讓世界邀請你:作者建議可以跟他一樣將你現在的工作需求大膽張貼公告出來,讓人看見或許進而會有工作機會。

待業,其實是人生中的一種等待,不是等待下一份工作的到來,而是停下來,等等那真實自由的自己,因為它被急快的腳步,落在半路上

我們真的不需要害怕待業的空白期間,這段時間真的就是讓你去探索,好好面對找到那個真實的自己。

PART 2 向心中的微光走去

這篇作者講述她慢慢開始有了微薄的收入以及認清自己、找到自己。慢慢地走出自己想要的那條路。

◍ 龜速也能抵達

這章作者寫證明了慢慢一步一步,再慢總有一天也會抵達,到達那個你想要地方。
作者她所選擇的這停路慢慢的一道門一道門的打開,現在已經可以靠著文字接案維生,平均一天工作才3小時,一周寫3-6篇文章,其他時間都是自由的。這就是她想要的生活,想要的樣子,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她也坦言自己不會再想回去全職工作了。

在我還沒餓死之前,我還是會繼續當自由文字工作,我想看看這路走下去會變什麼樣子,如果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如果到了底發現是條死路,那也唯有我真正走過後,才會心甘情願。

◍ 最低限度的美好生活

作者公開了當時她一整年的收入只有12萬。身邊的人跟他自己也很驚訝,自己這樣的收入是怎麼可以活下去的。那是在於最低限度的美好生活。
因為不再每月領固定的薪水,所以更是不亂花錢,減低物慾,連人際關係、交際也減到最低,只付出自己真正需要的花費。作者也發覺到底他之前每個月的薪水都去哪裡了?

作者講到這裡想想確實是這樣的,我的觀點和作者一致認同。當有份全職工作時每個月有固定的薪水可以領,上班賺錢就是要花錢,反正下個月還會有固定的錢入帳,的確常常都不管太多先享受當下再說。上班很辛苦花錢時真的就是一種解放、紓壓與填補因上班感到空洞的內心,但那些東西其實都並非真正需要,只是想靠花錢來平衡上班不愉快苦悶的心情。

我發現自己是在實踐一種「最低限度的美好生活」,用少少小小的收入,也能創造大大滿意的幸福。當個人的需求減少,所需的金錢就不用那麼多,也能從一定要全職工作與穩定收入的禁錮中掙脫,換取到更多的時間與自由,以最低限度但足夠的工時與收入,過上一整年的好日子。

作者這裡也的提到要走上一個非主流的道路,要怎樣承受這些風聲不受他人的目光走自己的路。
要走上一條與大家不同的的道路真的是需要承受很多風聲,如同作者所說

一個人脫離了隊伍想去不同的地方,但主流社會仍張牙舞爪的要把你逼近懸涯「不趁年輕美機本錢與年資,老了會後悔」「現在就開好好打拼,將來才有好日子過」「不要在該努力的時候,虛度了人生」「自由工作久了,以後回到職場就沒人要給你工作」「都已經快三十歲了,怎麼還沒有個清楚的定位?」一大堆的應該與不應該就會怎樣,讓人恐慌又窒息。

我們要抵抗主流社的誘惑與恐懼,慢下來聽聽、釐清自我,不要因為這些社會大眾的價值觀把我們給逼急了。

但是真的無法否認,一到五朝九晚六去公司上班,在一間公司企業底下做事就是一般主流社會的生態,也是多數人的生活方式。如果你跟其他人走的不一樣,一定會有很多風聲與批判,但是我們知道我想要的不是那個,儘管旁人怎麼說我們也無法違背自己的心回走上正規道路,直到死心看清現實後或許我才會再踏上那跟大家一樣的路。

PART 3 誰在告訴我們該往哪裡走

這篇作者開始探討工作與生活的意義。

◍ 做不喜歡的事才真正浪費時間

作者提到有多數人在大學系的時候,不是因為喜歡讀,而是因為將來會比較好找工作發展性比較好或是被父母逼念而已。
所以如同將它帶到工作中,如果整天都在一份自己不喜歡、沒熱情、沒感情的工作上,工作只為生活賺錢,那不就才是真正的浪費時間嗎?我自己本身的想法跟作者很一致。
與其在一份每天只為領薪水沒感情的工作上,不如停下來花點時間去探索、達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別人認為你是在浪費時間,但這才是真的不浪費時間、浪費生命。雖然會繞了一些路、雖然會停下來被拋在後面,但那一些在成功後會是值得的。如果沒有成功看清了現實,但最少有嘗試過,而不是一直想著,迷惘著卻不敢辭去工作、不敢嘗試,這樣只是把自己給困住了,那何不去試試?

讓喜歡成為你選擇的理由,不用害照,不必抱歉,這個生命是你的,只有你有掌控權,別人有他自己的,每個人喜歡自己的人生就好。

◍ 孤獨也寬敞

作者說出成為自由公者後不再出門每天人擠人,可以安排平日出門看電影、去餐廳吃飯、去旅行景點,假日時反而不出門,這種跟人顛倒的生活作息,真的只有不再每天綁在公司裡才能體驗感受的,只有時間自由的人能擁有。

我的心境跟作者很感同身受,也是最討厭上下班座捷運、公車,中午吃飯都要人擠人,連假日也要人擠人(所以乾脆假日在家耍廢就好),因為大家的生活作息都一樣的。因此我也喜歡在平日出門,假日就不想出門。

作者也說出一個我非常認同的觀點,就是她認為她不適應工作的原因是因為每天都得在固定的時間待在一個地方,就算事情做完了也無法提早下班,還是得繼續座在那裡裝忙等下班,這樣的感覺如同坐牢
我自己也認為上班真得如同坐牢。每天都得在固定的時間困在那裡,只有吃午飯時間可以外出獲得小小的自由,即使今天事情已經做完沒特別事要做也依然無法提早下班,依然得繼續坐在那裡裝忙等下班打卡,這不是座牢是什麼?

我們沒有任何一個人真正擁有時間,我們擁有的都是自己的命,所以花時間在那哩,就是把生命放在了哪裡,你把珍貴的生命用在什麼地方。

PART 4 讓星星引路

◍ 迷惘的人需要Ikigai

生命的意義在日文裡,在個專門的詞彙叫做「Ikigai」(生き甲斐),也就是每天早上你為何而醒來,活著的理由。

你是否探討過生命與活著意義呢?在日本有許多在某項領域裡發光發熱的職人,一生專注在於一件事情做好。作者說出長期在日本旅居的西班牙攝影師提出Ikigai是由「4要素組成」
.Ikigai的4要素
1.你喜歡的
2.你擅長的
3.別人願意付錢給你的
4.世界需要的事
只要滿足這四個要素就會是你的Ikigai。

作者的觀點也提出Ikigai不一定會是要工作的事情,生活中任何小事也可以是你的Ikigai,你是否想開始尋找你的Ikigai了呢?

PART 5 我們,走自己的路

這篇是作者去拜訪一些不走正規上班路線,跟她一樣走自己路的創業者,讓我們來聽聽他們的故事。


▌自己喜歡的書摘筆記

☆「贖身」後我每天早上睡到飽,學習自己有興趣的事情,把想看的跟電影補回來,跟許久不見的朋友吃飯聊天,過了一個月簡單愜意的生活,精神重新飽滿了起來。

☆ 無論將來要做什麼樣的工作,都會有它的糾結與不易,別只停留在原地,讓思緒保有前行、更新的空間,迎接永遠可以更好的自己。

☆ 我其實很幸運,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知道這條路即使會很困難,在目前主流社會不被重視,也沒有辦法選擇其他不是心之所向的事。

☆「你會不會覺得我現在這樣不去上班,是個很廢的女兒啊?」,剛說完我的眼淚就無法控制的流瀉,好像累積已久的害怕終於打開了出口。

☆「可是重點不是我怎麼看,而是你怎看你自己。你有沒有做到你想要的事情,成為你希望的人?」

☆ 有些朋友覺得我很有勇氣,怎麼感讓自己這段時間空白?可是我知道那不是勇氣,也許更像自私,因為我真的無法違背自己,為了生存去做不快樂的決定。

☆ 如果你也通見了來自心裡的聲音,那個改變的渴求,不要害怕讓自己待業、空白,在這些未知的探索之後,我們才會迎接更真實的自己。

☆ 門一道一道慢慢開,需要的是踏實累積與耐心的等待,沒有一夜之間飛黃騰達這種事。

☆ 我發現自己是再實踐一種「最低限度的美好生活」,用少少小小的收入,也能創造大大滿滿的幸福。

☆ 清楚自己要什麼,抵抗主流社會的誘惑與恐嚇,慢慢練習不再以它人的價值、眼光為依歸,回到自我的內在,平靜安心只為自己能活。

☆ 持續做自己喜歡的事,一點也沒廢著,只是態度上稍微鬆一點、緩一點、慢一點,誰說人生不能這樣過?

☆ 所謂的勇氣、勇敢都不是出發的必要條件,「足夠渴望」裁示一切事物能發生的根低,當你實在太想要,再也受不了的時候,那突破的動力反而誰也檔不住。

☆ 試著看清自己的慾望,減低不必要的花費,讓自己對金錢的慾望少一點,就能換回更多的自由空間。

☆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樣的,我的幸運不一定會發生在別人身上,所以我並沒有資格,也沒有那個膽量鼓勵大家跟我一樣,勇敢離職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 認識自己是誰,並誠實回應心中的渴望,踏出成為自己的實踐之路。

☆ 兩年前的我,最討厭別人問起:「你現在在做什麼?」「接下來打算做什麼?」最真實的回答就是:「我不知道。」但我卻連坦承自己的狀態都相當的羞恥,活了那麼久,怎麼還是一個如此迷惘的人?怎麼連自己要去哪裡都不知道?


▌整體感想評價

作者的文字充滿溫暖讓人感到很治癒,並且文章都很好閱讀,像我這種不擅長看這種純文字書的人,都能耐心且清楚明瞭的看完。一篇一篇其實就像是在聽作者說著她的故事,整本書沒有讓人感到覺得較無趣的章節,反而會讓人想一篇一篇的看下去。
而且內頁的文字排版讓人非常好閱讀,不會讓人覺得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

對於工作與生活,我有非常多觀點與想法都跟作者一致。所以在讀時覺得很能理解與認同,其中書中作者對於上班時的一些心態很多地方真的跟我滿像的,所以在讀時真的很感同身受的認同感。像是
✔ 作者比較喜歡一個人單打獨鬥,一個人也能完成自己事情的工作
✔ 每天早上起床都厭世到極點,多個幾分鐘賴在床上都像是賺到了
✔ 討厭每天上下班跟人擁擠的捷運、公車
✔ 不喜歡上班族那定律的作息,因此成了自由公者後,可以避開假日的人潮,利用平時出門去看電影、吃飯、去旅行景點
✔ 認為上班如同坐牢一樣,因為就算工作已經做完或那天沒有特別忙,也無法提早下班,還是必須坐在那裝忙等下班

工作只為了賺錢才是真正的不快樂
每個人一定都會想過自己工作上班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現在在這份工作著?
如果上班工作完全沒有任何感情與熱情,只是為了賺錢而工作,那真的工作很快就會厭倦,想換工作,反正只要再找一份可以賺錢的工作就好,這樣就只會無限循環同樣的事….所以真的需要好好停下來,探索、認清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問題出在哪裡?雖然沒有收入會讓人感到不安,但若是像作者這樣因為住在家裡,所以暫時沒有經濟上的擔憂,到是真的可以好好靜下來想想,若是還有經濟上的疑慮,不彷可以先找個時間較彈性自由的兼職,最少保障還有一些收入可以支撐生活。
就像書裡所說的最低限度的美好生活,如果用最少的工作時數賺取自己夠用的金錢就好,多的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喜歡的事。

工作的目的不是為了賺大錢,而是看你想要過怎樣的人生、怎樣的生活。
對抗主流社會走上不一樣的路,需要的不是勇氣,而是你堅決的心。
每天朝九晚六上班是絕大部分人的生活工作方式,如果走跟大家不一樣的路,一定都會認為你是異類,或覺得你不應該這樣。但千萬別被這些主流社會大眾的價值觀給迷惑了,一定要抵抗那些風聲,告訴大家,證明給大家看我可以做到自己想要的想走的路。並且哪天可以大聲驕傲的說出自己的工作。

 

閱讀完日期:2021.07.15


有一種工作,叫生活 購書去
博客來
金石堂
TAAZE讀冊生活 / 二手書
博客來電子書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 樂天kobo電子書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